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动漫帝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全面接触 [打印本页]

作者: gx280    时间: 2009-11-02 16:46     标题: 动漫帝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全面接触

  1982年,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深入南美的热带雨林,拍摄了一部叫做《陆上行舟》(Fitzcarraldo)的电影。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秘鲁,主人公菲茨卡拉多是一个爱尔兰裔白人商人,一个留着“爆炸头”的疯子、妄想狂、行为艺术家。菲茨卡拉多的生意是在潮湿溽热的雨林深处制造和贩卖冰块,他的理想是在秘鲁的小镇建造一座豪华歌剧院,请歌唱家卡鲁索来首演,他相信音乐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通用语言。不过,制冰不能为他的痴心幻想提供足够的经费,他必须另谋他法,所以他买下了一艘旧船,向着神秘的丛林深处逆流而上,去一片因常人无法到达而无人涉足的土地开采橡胶。这是一段传奇般的旅程,他甚至在土著人的帮助下,将一艘大船拖上了高山。他们终日像牛马一样辛苦地劳作,随时面对毒蛇猛兽的威胁,拖着庞大的船体穿越高耸茂密的树林,最后终于让船从山的另一面滑下,摇摇晃晃地驶入水中。
  在电影拍摄的年代,电脑特效还在襁褓之中,不过传统特效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体系,如果赫尔佐格愿意,他或许可以用微缩模型做出足以乱真的玩具轮船和迷你丛林。但这个生性偏执的德国导演拒绝了一切电影特技,他硬是用一台起重机把一艘300多吨重的船推上了高山,把电影的拍摄过程变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陆上行舟”。这部电影为赫尔佐格赢得了“疯子”的称号,这是一个疯子拍摄的关于另一个疯子的电影。
  差不多与此同时,另外一群满怀热情与幻想的年轻人从纽约的一间车库中起步,踏上了一条制作电脑动画长片的“陆上行舟”之旅。也许今天看来,这算不上什么异想天开的梦想,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的目标并不比在雨林深处修建歌剧院更具多少现实性。那时能够制作最基本的三维电脑动画短片的计算机可能有半间屋子那么大,而且价格贵得吓人,全美国也找不到几台。没有人能够预测,硬件更新速度的摩尔定律究竟能够赋予计算机多么强大的运算能力,在数学、算法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基础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许多资深的传统动画师认为,制作电脑动画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机械电路永远不可能创造出活灵活现的拟人形象,电脑用二进制数字制作出来的人物模型无力体现那种极其微妙的差别。迪士尼九大元老之一的弗兰克·托马斯说:“拿起铅笔,把动作画出来,要简单得多。”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金钱还是技术,专业人士还是新闻媒体,一切的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这群年轻人的电脑动画之梦无异于陆上行舟。
  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由约翰·拉塞特、布拉德·伯德、皮特·道科特、安德鲁·斯坦顿、李·安克里奇组成的“皮克斯五老”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为了迪士尼旗下的金字招牌,以几乎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电脑动画长片。
  感谢这五位充满创意、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天才,也要感谢其他许多为皮克斯付出过心血、智力、青春或金钱的人们,包括将它卖掉的卢卡斯,也包括将它买下并坚持多年无回报地付出的乔布斯,作为观众,我们才有幸成为了三维电脑动画长片的第一代观众。这份荣幸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进步的意义,皮克斯给我们看的并不仅仅是电脑技术的奇观,而且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有幸认识了那些渴望和主人玩耍的有生命的玩具;才第一次知道孩提时代折磨我们的噩梦原来是一些外表丑陋内心憨厚的绿毛怪物的日常工作,他们怕我们比我们怕他们还要厉害;才看到幽蓝海底宛如盛开的花朵一般的橙红色海葵,以及色彩绚烂、美丽异常的海洋生物;也才有了遥远未来那一趟浩瀚宇宙中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返家园之旅。
  与赫尔佐格一样,皮克斯的陆上行舟也抵达了胜利的彼岸。我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是奖杯、荣誉和票房纪录,是菲茨卡拉多的汽船终于冲开水面乘风破浪的时刻。而《皮克斯总动员》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英雄成为英雄之前的故事,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如何从一间车库里的小作坊发展成比肩迪士尼的动画帝国背后的步步艰辛。每一则传奇、每一个英雄都有个开始,《皮克斯总动员》可以让我们回到源头,重新跟随皮克斯走过这段精彩的旅程。






欢迎光临 YUKI 飛雪之城 (https://yukic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