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的提醒:这是一篇富含软文字,地图炮与宅偏见的文章。虽然客栈的所有文章都包括以上三种属性,但这次会稍微有些过火。尽管我坚信本文的中心思想仍是引发思考,还是先给个免责声明以求平安。
于我而言,任何人类创造的东西,最终的形态都会逐渐接近人类自身,ACG也不例外。甚至整个ACG生态系统,也可以比较切合的比喻为人体:
骨骼由作者声优,制作团队与多方投资组成,他们是ACG产业的支柱,没有他们,整个系统必然坍塌;
肉体由受众组成,他们是让整个系统活动起来的基本要素,他们各司其职,确保ACG产业有适当的优胜劣汰与功能区分;
血液是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如今最有效的交流渠道毫无疑问是通过互联网,这些由受众维护的血管促进了ACG产业的发展;
大脑是最特别的存在,它建立在上述三条基础之上,是让ACG产业有条理运作的主要途径。
我猜我最好在学医的旅客吐槽前打住。本文不是要把ACG覆盖到人体身上,我只是在探索“大脑”的最好比喻。
对我来说,“同人”,毫无疑问就是这大脑,或许还包括一些脊椎的冲动,但终归是大脑。而人类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思考,所以我对“同人”的看法是:
只要你还在宅,你就无时无刻不在同人。
这句话恐怕要引起不少搞同人创作的旅客的不满,首先,家里蹲大学什么时候变成同人会了?其次,你以为搞同人容易啊?
我相信也亲身体验,任何同人创作,无论是作画,配乐,编程或撰稿,都是极度耗费时间的事情。但说到底,搞同人的终极理由都是爱,而爱的出处是你大脑的思维。只要你还在想着ACG的事情,你就有搞同人的源动力。
基于上述观点,我又有第二条更大胆的逆向假设:
宅,就是你创作ACG相关内容的过程。
诚然,“宅”这个字发展到今天,早已是每个人心中一个版本。这点在我妈某天突然说“你这个宅男给我多出去逛逛”时已经无比清晰。
但我对宅的定义从来不是看了多少作品,玩了多少游戏,买了多少周边这类纯粹的数字累积。或者说,假如有天堂,陪你上天堂的绝对不会是PC,X360,PS3与Wii。“宅”发自内心,“宅”是比Love Plus更真诚的爱,“宅”是凌驾于玩通宵吃泡面不收拾漫画成堆周边满柜的私有属性。
若你以前有把宅与家里蹲划等号的习惯,那是因为你只看到“显性”的宅了,那些把心中想法,不分大脑与脊椎,毫无保留转化为行动的人。指责他们对现实的懦弱逃避,赞美他们对爱好的勇敢追逐,不是本文的中心话题。
宅源于ACG爱好者的独立思考与信息交流。
从最初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写全年龄化18禁游戏的同人文,到今天有如定时服药一般写季度新番的评论,我认为均是宅的行为,属于同人创作的分支。或许这样说比较容易理解:你让一个等着偷菜的朋友陪你看动画不叫宅,那叫折腾和煎熬;只有大脑波长同步了,思维才会有基情与碰撞。
我们之所以能宅不出户,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允许我们在小黑屋里与世界各地的小黑屋主探讨。也就是说,爱的不是蹲点,爱的是交流方式。若你抽走小黑屋与外界联系的桥梁,纵使宅物万千,也形同监狱,只会让大脑缺氧,闷着慌。
宅的停止,就是同人的停止。
尽管我想维持这种独立思考,但干什么事都有黄金年龄,而本人越发对自己继续宅的能力生疑。因此我决定从大脑转移到血管,帮助那些还有宅潜力的人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有了萌番的概念。
问题是:何必千辛万苦重新打造一个平台?中文ACG界的网络门户与论坛大把,社交型网站有大众的豆瓣与小众的Bangumi,想要快速资讯还有微博与IM。毛细血管这么多,你何苦自挖?
问得太好了,我心爱的地图炮总算可以来一发:
宅是我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防什么?防止我们陷入只会侵权的恶性循环。买不到DVD-Box,等不到CD空运入口,看不懂原文作品,玩不起同人游戏——这些我们都做出了的让步。唯独你自己的感想不可以。假如你让两个人随机抽十部相同的新番来看,他们会说完全相同的评论的可能性只有一种,“我不喜欢动画”。
有感想与没有感想,其实是宅与伪宅的区别所在。
我并不想迷失在P2P下载中,它不是我宅的出发点,更不会是我宅的终点。我需要一个没有资源干扰的地方,写点自己感兴趣的条目,听听别人的感想。论坛曾经是我的深夜居所,它的新手参与性与话题多样性也超过其他选项。可自从资源与水楼变成这些论坛的主旋律,我就甚少回去逛了。不是我喜新厌旧,只是它已经不宅了。
我曾经期待ACG门户,但中国的ACG门户最终演变成吸引点击的跳板。至少,他们没朝着网媒的运作理念前进,与后者在内容上的区别亦是显而易见。门户讲究的是速度与数量,自主性与创造性则是次要的。以当前的低工资与低门槛,他们很难脱离翻译转载配专题分享的循环。不侵权的ACG门户如何吸引眼球?这是个没CEO愿意思考的问题,因为他们不是宅也不愿宅。
我曾经期待维基百科,但它没办法调整自己的编辑政策,即便面对ACG这类完全虚构的题材,它还期待着“引用来源与中立意见”。结果是中文条目缺乏可用的引用材料,完全由爱好者编写;而日文条目太多剧透,流行条目均被定性为版权侵害;知名度则继续成为小众条目挣扎的生命线……
Web2.0时代的爆发,意味着用户高度互动与信息重新构架,一批ACG向的社交网站诞生了。我个人非常敬佩类似Bangumi,MyAnimeList与AnimeVice等网站的开发理念。我亦持有这些网站的帐号,偶尔参与他们的讨论。然而我心中依旧有一股不散的怨念。
宅不会原地踏步。
我知道这不是他们的过错,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我作为看客不应该过多插嘴。但各位想过没有,一个跳过官网,跳过维基,跳过主流门户,蛋痛来到ACG向社交网站的人,期待的绝对不是从哪里复制粘贴而来的百科信息,那样的信息重复没有意义。
假如这是模拟人生,Web2.0的社交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是时候“宅”了。按照我之前的定义,是时候把幻想转化为现实,来点“同人创作”了。
我缺乏同人音乐的细胞,缺乏同人游戏的技术,缺乏同人作画的灵感——但我有写作的能力,我有能力把学校教给我知识与ACG捏它结合在一起。
我希望告诉你在哪里找更多信息,这是互联的意义。
我希望继续创作你没见过的内容,这是阿宅的魔术。
我希望尽可能包容二次元的细节,这是爱好的平等。
我希望旅客理解同人创作的快乐,这是客栈的义务。
我相信我不是孤独的,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同人。
http://blog.ticktag.org/2010/02/20/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