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讨论] 水の千阙万宇

虽然都知道恒星也会有毁灭的一天,但毕竟人习惯抱有希望嘛。

基因改造人和电子人的身体肯定会被创造出来,只可惜我是支撑不到这一天了。

TOP

这个就各有各的看法了……不过我也不反对有时候给自己头上来一发……


据说最没有痛苦的死法就是被我天朝的高铁撞死,只要0.0N秒就能让你瞬间消失。
而人的大脑传导神经反应过来需要0.3秒左右……

你还没发觉发生什么事,就已经和佛陀见面了。而且保证渣都不会有……

TOP

一氧化碳死亡的感觉还是蛮痛苦的。。毕竟人意识清醒但身体动不了。。

还是被高铁撞好,一秒都不用

TOP

因为我们开始觉得人生太多病痛,不如早日去极乐。

身体健康的人不会明白得病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完全是二个世界啊

TOP

前几天去复诊皮肤病的时候,我把卧室里的佛经放到大厅中去了。因为据说佛经不应放在卧室,对佛不敬。

当天我还去剪了个短头发,不得不说效果不错。当天头上的痒痒少了很多,推测是由于能清洁到头皮表面,所以干净了很多。

这几天手上的皮肤好了不少,除了身体发热的时候会手心发热有痒痛外,其余都慢慢恢复了
医生也说皮肤好转了不少。

当然,由于旧皮死皮被我用药水处理后刮去了一层。现在手掌上的是新皮,所以握东西的时候还有些轻微刺痛,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握紧水壶把手就出现水泡了。

昨天由于三天便秘不得出,老妈带我去看了中医院的中医,结论是我又饥又湿。
命令我以后要多吃固体食物,不要天天吃粥。 因为粥太容易消化,造成肠内没有多余的东西推动大便排出。
当然同时还开了一堆药给我……370元就没了。

晚饭我吃了一大碗饭,早上起来喝了二大汤匙蜂蜜,又灌了一大碗水。
轻松排便……。啊啊……心情 好多了

果然早上排便是最容易顺畅的……要是脸上的痒能消失就再好不过了

等皮肤病好了,我最迟十二月就要辞职。不敢再呆下去了。

我要找一份每天走走坐坐的工作,不能再久坐了。……

TOP

头发其实是一个蛮出色的保护器官,能散热,能储热,能提供一定的头部防护,能作为敌我标示工具。只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了。

太容易消化,也就意味着完全没有食物残渣来形成大便。我记得最长纪录是五天才排一次便。
当然,对于我来说这是最理想的状况,所有食物都完全转化为营养为人体吸收。
这样一来肛门这个器官就可以直接消失了……。人类也就没有痔疮这个病了。

但问题是我的肛门器官还在,要是长期不开肛门来排便的话,很可能也会问题。
所以医生要我多吃点固体食物,来形成大便。来让肛门保持正常的开关状态……

好比门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数量活动开关才不会出问题,要是长期不用就会生锈一样道理。

今天吃了一个梨子,一碗绿豆粥,最后还吃了番薯糖水和蜂蜜。

但就算这样还是要到中午吃了一碗面条后,才能排出来……
可见我的身体对食物饥渴到什么程度……


我的工作基本上是晚上值班。晚上除了在一个房间里坐着玩电脑和睡觉,就没什么事可做的

所以久坐时间极长。加上白天又不运动……所以要更改这个习惯了

TOP

当然有人类能完全吸收的食物……比如水,你喝下去,水分可以从汗腺上排出,也可以用小便排出……大便排出水分比较少的……

按理推论,要是所有食物都像水一样,那基本上残渣就没有多少。肛门就无用武之地了。

痔疮不是由于门不开关造成的。应该说是你坐久了,肛门附近的血管被压住,血液流通变慢,
时间长了就产生卷曲成一团。像一团死结一样无法正常自我解开……所以才会突出于一处。

要是你去看猪的大肠,就会发现猪大肠表面也有痔疮一样的东西。

SO……。痔疮的形成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最常见的是久坐和久站,血管血液流通变慢导致。

很多怀孕的妇女生育后都会得痔疮,就是因为久坐不动。

因此,多运动的人是没有多少个有痔疮的……因为一运动就气血流通加快了嘛。

==夜晚的确不用巡弋,因为我的保安房间是在二楼。诊所是在一楼。
晚上诊所是关门上锁的。我只要走到二楼阳台向下看一眼,就知道诊所有没有人来搞破坏

基本上走动距离不会超过十米……。

TOP

粥不是固体,粥是半流体。水是流体……。
所以粥吃下去,一样会有少量残渣存在…只是比固体少得多而已…
最后仍然要靠打开肛门来排出来。
要是所有食物营养都能像水一样完全不含固体物质,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不产生残渣,
那么我们就可以不需要肛门这个器官了

时有时无是因为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本身就气血旺盛,不容易得痔疮。
有的人气血亏损虚弱,容易得痔疮……
同样是坐一小时不动,气血旺盛的人就一点事也没有。
但病人和老人就会觉得不对劲,要起来走走。

所以同样一个病,虽然病理相同,过程相同。
但对于不 同体质的人来说,
呈现的症状却是不一样,有的人得病还能活一年二年,有的人却几个月就走了

其实我有个想法,想把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按照西方的科学方法来分析标准量化的。
这样更容易安排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说湿这个体质,什么是湿?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我想要按照西方的科学量化标准来计算好准确的数据来作出判断,
而不是根据中医的文学描述和个人感觉来判断

比如舌头上白色点 状分布占了舌头面积的一半,就可以判断为中等程度的湿
如果是占了舌头面积的三分之一,就判断为轻等程度

当然,单凭舌头上的白色部分多少只是判断条件之一,还需要根据另外的设定来辅助参考。

TOP

人体是可以完全吸收水分的……之所以会排出水分是因为要把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清除出去。

一些小量的废物残渣可以通过出汗来排出体外,但这种方法效果太慢。
所以对于一些大量的残渣就只能通过大小便来排出体外了

同时,出汗还能带走身体一定的热量,维持人体的温度。
而且出汗的同时还能保持皮肤表面湿润,免得太过干燥开裂。等于为皮肤加一层保护膜。

天冷容易饿是正常的。因为人是恒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体温
冬天气温下降,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所以饭量一般比夏天要大。
所以你容易饿就是因为如此,身体感觉气温变化,需要更多的能量储备。
感觉就是胃口大开了

人体就算不活动也会为了维持体温而消耗一定热量,只不过相对活动的时候减少而已。
有点像发动机一样。你劳动的时候就开大功率,睡觉的时候就减少功率。

-- 中医和科学应该是能互相证明的。只不过出发点不同吧。
好比中医用的药物,现在已经被西方不断研究,很多都被证实和测试证明有效了。

我觉得关键还是建立标准化的模型问题。

科学要有比较才能得出数据。科学是建立在准确的数据上的。

量化只不过是方便比较而已。

中医对病症的说明和分类比较方法太过感觉化和模糊化,所以才很难判断。
要是能用数学来提高准确度的话,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TOP

經驗這東西太過個人化和粗糙了。。

想想看,要是有一個儀器能幫助你自己判斷是否有早期疾病的徵兆。
不是省事方便了麼?

關鍵是要是藉助儀器和數據,人人都能做簡單的疾病判斷,效率提高了不少。

比如現在的電子血壓計就是個好例子。

所以從某些方面說,很多中國人只信西醫不信中醫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04-18 22:55

Processed in 0.887644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