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电事故...原因是低估了海啸的威力...从而使十几米高的海水冲过围墙.直接淹没电厂的供电系统...由于没有了电力来保持反应堆的运转降温...核材料不断升温....加上氢气..结果造成爆炸.....
引用资料 凤凰网
被轻视的海啸
2011年09月26日 18:07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蒲实
3月11日,9级强震袭击日本东海岸,地震引发的海啸随后接连袭来,沿海的福岛5个核电站毫无喘息之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6月2日出炉的福岛核事故调查报告中还原了导致事故的全过程:核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监测到地震后即成功停堆,有自衰变余热的堆芯仍需冷却。地震破坏了电力网,核电厂无法利用厂外电源驱动冷却系统,只能依赖区内的紧急柴油发电机。仅46分钟后,海啸席卷而来。福岛第一核电厂此时陷入巨大的危机:超过14米高的巨浪跃过核电厂5.7米高的防护带,长驱直入逼进核电厂最里面的反应堆,淹没了几乎所有的紧急柴油发电机。仅剩下的一台发电机只能向第五、第六号堆芯供电,第一至四号反应堆则完全失去了控制。第一核电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急状况:能源断供,仪器仪表失灵,反应堆失控,核电厂内部和外部的通讯全部中断,世界一片漆黑。
到这时,地震发生前正在运行的3个反应堆,因自衰变余热的累积急速升温,随后,氢气泄漏导致反应炉建筑物爆炸,放射性物质持续外泄。4月12日,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等级由最先的4级提高到7级。这意味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严重程度达到了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的等级,属于最高级。
日本人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敬业和牺牲精神令人感动,但在这场事故的背后,概率极小的罕见天灾之外,有人为因素吗?IAEA的调查报告指出:“在3月11日的地震和海啸摧毁福岛第一核电厂设施之前,日本一直低估了可能发生的海啸对它的核电厂的潜在威胁。”
“海啸”的英文是tsunami,这个词发源于日本。但直到2006年,tsunami才第一次出现在日本政府的核电指导手册中。这个时候,日本海岸线上遍地开花的核电站已经欣欣向荣了三四十年。唯有“低估”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这个处于半块交汇处、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岛国上,以保守、严谨而闻名的工程师只设立了脆弱的、仅5米多高的防线,最终被是它3倍之高的14米巨浪轻而易举地冲垮。轻视之下,有一种不合常理的信息缺位尽管日本政府官员反复强调,这次的9级地震极其罕见,但地震学家和海啸专家早已发现,即使是太平洋[-0.44% 资金 研报]板块常见的7.5级以下的地震,也可能引发远超过5米高的海啸。当然,那道5.7米的防护带主要还不是为了阻挡海啸而建,而是为了防台风。
彼得·雅内夫曾为美国核监委员会和能源部专门研究过福岛核电站。他告诉本刊记者:“日本未能从过去的事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2007年,日本发生了刈羽核电站安全事件,当时,刈羽发生地震,震级是设计核电站时估算的最大震级的2.5倍,这迫使刈羽核电站升级。但今年,我在福岛事故中看到了同样的事情。”
福岛核电站很有些年头,设计和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核技术。那个时候,地震科学、海啸研究与核电厂机构工程学的结合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核工程师没有关于地震、海啸的准确数据,他们在设计核电厂时依据的是那些落满了尘埃、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档案,记载着在某一年海啸是如何淹没了沿海的村庄,然后根据这些描述来揣测海啸的高度。一般大家都接受的标准是,按照普通建筑防震级别的3倍来设计核电厂。根据日本核与工业安全机构的专家胜小林的说法,在设计福岛第一核电厂时,东京电力公司采用的参考标准是1960年在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那次地震产生了3.2米高的海啸。按照这个标准,核电厂被建在4米左右高的悬崖上,悬崖即是天然的屏障。对地震烈度的评估如法炮制。根据自1600年以来的历史档案记录,估计发生在福岛一带最强的地震在7.0到8.0级他们推算震级的依据包括,多少块墓碑在地震中被掀起来。因此,设计师们是按照7.5级来设计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抗震结构的。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遵从确定的、经验性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曾在东京电力负责管理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工程师合田二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只能依据先例行事,但这一次没有先例。在我领导核电厂期间,我从来没有产生过有关海啸(会造成危险)的任何念头。”
在危机评估专家彼得·雅内夫看来,日本并未充分利用地震科学、海啸研究和危机评估近几十年的发展成果。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在日本有一个做地震危机管理的公司,去过日本40趟。我想,我理解日本的危机文化。在根本上,日本人对危机是事后反应的态度(而不是万无一失的事先预防)。日本对自己的技术非常自信,也相信自己的宣传。但其实,这些年来,日本在危机管理上落后了,并未取得它应有的地位。”这种方法,无法把不确定的情况考虑进去,比如,未发生过的、小概率的罕见强震。正如一位日本老核工程师所说:日本的方法是寻求“确定性”,而不是“可能性”;充满不确定性的“可能性”比“确定性”要复杂多了。1995年的阪神地震,促使日本政府向核电业施压,要求建立更严格的建筑标准。虽然学术界和建筑业专家踊跃参与讨论,但电力公司置身事外。与此同时,“当地震科学和危机评估大发展的时候统计学和计算机建模都被用来预测地震和海啸的规模时,日本的核电厂工程师仍然继续按照他们查阅过往记录的方式来预测最强的地震烈度”。
被轻视的海啸
5月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团成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附近调查
被轻视的海啸
海啸发生后,应日本政府要求,中部电力公司暂时停运滨冈核电站所有反应堆
这种看似故步自封,出于何种心理?德国卡尔斯鲁尔技术学院亥姆霍兹联合会科学家尤阿西姆·科尼波尔博士告诉本刊记者:“以我的理解,日本原本可以从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帮助。日本是一个非常骄傲的民族,他们拥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准,对他们的核电工厂充满自豪。但在这次事故中,他们所有的技术和经验都失败了。”科尼波尔博士说,甚至在这次灾难中,日本人也执意坚守这份骄傲,“这或许是他们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帮助的原因,除了接受了给他们送来这批核反应堆的美国的帮助。像德国这样的国家,都曾主动提出,给他们送去遥控机器人[0.69% 资金 研报]和重型设备,可以在厂区内高辐射的区域使用,但日本不愿接受”。
日本错过了备战海啸的若干机会。1993年,日本西海岸发生了7.8级地震,地震产生了高达9米的海啸,但并未影响东海岸核电厂改善防护。40年来,应对海啸从未成为日本电力公司和核监机构的题中之议。直到2002年,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建议核电厂关注海啸。就在海啸肆虐东海岸的一个星期之前,这个研究小组还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用三维模拟的方法来预测海啸对核电厂的破坏力。2006年,日本核电指导文件中首次出现了“海啸”一词,把海啸作为地震的并发现象,要求电力公司采取对策,但东京电力并未采取行动。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模拟出海啸的运动模式和它的危险性,但研究归研究,商业应用又是另一回事。东京电力公司几乎从未更新过已经老去的安全设施,监管者也不认为这是当务之急。
最终,“福岛核电站应对海啸的措施非常虚弱。阻挡海啸的墙太矮;应急柴油机也没有恰当的防洪措施。这是一个本应得到更好解决的建筑和技术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核电厂,都必须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福岛核电站没有足够高的海啸防护,因此早应该被关闭。”卡尔斯鲁尔首席科学家尤阿西姆·科尼波尔博士对本刊记者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位置,已注定它的命运;低矮的悬崖无法为它阻挡海啸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应急设备和发电设备根本无法在水中发动,除非是在潜艇里面。出问题的不是这些设备,而是洪水;要是这些设备再高高在上20到30米,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了。”彼得·雅内夫对本刊记者说
天朝建筑粗制滥造的东西的确很多...但三峡这种国家级别的水电站你要是敢开玩笑..
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但在我看来,,出问题也是正常的...毕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从来没有过先例...也没有相关资料和参考....